南京晓庄学院
中国
高校官网江苏高校

南京晓庄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由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南京市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

标签:
爱站权重:PC 百度权重移动 百度移动权重

南京晓庄学院是由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南京市属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7年创办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是我国乡村师范教育发祥地。2000年,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南京教育学院和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合并建立南京晓庄学院。2014年,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并入。学校现有方山、莫愁和晓庄(行知园)三个校区,晓庄(行知园)校区是陶行知先生当年办学原址的核心区域、生活教育理论发源地和实践地。校园总面积近1500亩。学校设有15个专业学院,涉及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47个本科招生专业,全日制在籍本科学生1800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46人。学校共有教职工1400余人,兼职研究生导师110名。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等一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学校。学校连续两年在校友会中国应用型师范院校一流专业排名中位列第一。

学校坚持培养一流本科人才,建校95年来,传承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校训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校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7余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涌现出数百名中小学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和教育管理者。学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前教育、旅游管理、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英语、物流管理等9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高等教育类)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5项,获批2个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建设有14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类研究项目12项,立项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5部,参与编写获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承担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获批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培育点、高校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省级重点培育项目、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学前教育专业获得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物流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英语专业获批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近两年,学生在省级或二类以上学科竞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获奖近千项。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获评“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考核A等高校”,建成江苏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科研龙头作用,确立了以教师教育为主体,以新文科和新工科为两翼的三大学科体系。学校持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培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与学术团队,注重科研产出能力,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断提高综合科研实力,取得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科研成果。近5年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2021年省部级以上项目55项,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700余篇,CSSCI,SCI等发文量呈大幅增长,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获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省市成果奖8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成果二等奖。建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10个省级科研平台。2021年学校获批3个“十四五”省级重点学科、14个“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16人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科研经费和技术合同成交额等均大幅增加。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国际教育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常年聘请10余名外籍专家执教,与韩国又松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尼西亚印多努沙大学开办中文系,共培养了来自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外国留学生近5000人次。学校现为苏港澳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江苏—澳门•葡语国家高校合作联盟、江苏孔子学院联盟成员单位,是国侨办、省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2021年学校举办“百所华校云牵手”暨“中华文化大乐园”法国、匈牙利园活动,具有较高的海外美誉度。

学校秉承“大爱、奉献、担当”精神,坚持深度融合战略,主动为地方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教育厅签约共建南京晓庄学院,打造江苏领先、全国一流的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全国一流师范院校。教育部、省市领导在我校晓庄(行知园)校区内,为全国第一家师德教育馆开馆,目前正打造成全国师德教育基地和行知教育思想传承、实践和创新基地。陶老师工作站暨南京市中小学学生心理援助中心,是中央文明办设定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96111热线获评“最专业可靠中国心理热线”。学校积极推进校地合作,与市委政法委联合成立全国首家网格学院“南京网格学院”;与市教育局合作建设“南京教育智库”;建有江苏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中心等多个服务社会基地平台。学校推进与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协议的签订和落实;与南京市江宁区、秦淮区、溧水区、高淳区、六合区、江北新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教育交流合作。

2021年是陶行知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校举办了“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研讨会”,省委书记吴政隆给我校发来贺信。顾明远、于漪、朱永新等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探讨了新时代“大先生”精神的内涵,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2022年建校95周年,学校召开发展论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来贺电。根据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和省市共建南京晓庄学院协议要求,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发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推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面向教育强国目标,努力培养更多时代新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和南京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改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93亿元。设有20个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个,国家新农科项目5个,国家新文科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际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45个。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966人、研究生4069人、留学生781人,教职工203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杰出教师1人、省“万人计划”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18人,省级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此外,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961人,教职工近400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5门,虚仿省级认定9门,虚拟仿真省级立项31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900余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浙江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获2021年度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连续14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华沙生命科学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培养人才,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乌克兰生命科学大学和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留基委公派留学项目,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双一流”目标,激发创造性张力,努力向着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