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
高校官网广东高校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6月...

标签:
爱站权重:PC 百度权重移动 百度移动权重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00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佛山市人民政府举办和主管的一所全日制公立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落于三水国家级工业园区腹地,总占地面积962亩,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政府总投资11.8亿元,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超万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化旅游创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7个二级学院。

学校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广东省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基地总部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牵头单位,佛山市职业教育学会牵头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成功立项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学校秉承“修身 笃学 长技 创新”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德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发展策略,围绕“立足地方、服务企业、质量为本、校企联动”的办学理念,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及佛山区域重点产业,紧密对接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服务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按照“新产业引领新专业,强专业支撑强产业”的专业建设原则,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以智能制造专业群为龙头,以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经济管理专业群为两翼,以汽车专业群、新能源专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和食品饮料专业群为新增长极的11大专业群,42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9个,IEET认证专业1个。现有2个国家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1个省级实训基地,14个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设备总值达2.2亿元。

学校全面实施“校企双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深度融入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积极引进一批高端机构、企业,如佛山市机械装备行业协会、德国西门子技术示范中心、德国KUKA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培训中心、华数机器人示范中心、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广东爱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周边工业园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一汽大众、长安福特、海尔集团、北汽福田、科勒陶瓷、佛山铁投等2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设立企业冠名订单班20余个,建立30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学院、3D打印产业学院、华为ICT学院、文化旅游产业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形成“共建、共育、共享、共赢”的协同育人局面。

学校为企业设立成人教育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班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班,为企业开展双转移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每年学校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培训人员超6万人日。学校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验收——佛山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重要支撑单位,引领佛山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2017年开展海尔现代学徒制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果获2017年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海尔家电产业集团“产教融合示范基地”,2017-2020年度连续四年获中国物流学会优秀产学研基地。

学校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建设粤港澳3D打印创新创业中心,加入粤港澳大湾区金属新材料产业联盟和珠江口西岸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中国职教学会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成功落户我校,搭建了增材制造高新技术重大研究平台,隆重举办了增材制造技术创新高端论坛暨增材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会,中国职教学会会长鲁昕、佛山市副市长许国担任研究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4位院士受聘为委员。学校科技服务贡献与成果水平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参加全国和世界发明展览会共获5金11银18铜奖,在第24届发明展览会上首获金奖。在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布局培育大赛中,1项晋升五十强并获最具投资潜力奖,2项进入百强;荣获第三届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总决赛初创组二等奖,是全省唯一获奖的高职院校。

学校积极践行人才强校战略,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线,推行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引领工程、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双百工程和能工巧匠进校园工程“四大工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新增3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引进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现有广东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创新团队获得省级以上标志性成果达到114项。

学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自省示范校、省一流校建设以来,共获得国家级奖励161项,省级奖励854项。创新创业大赛奖励91项,其中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荐的14个项目100%获奖,获国赛主赛道创意组铜奖、省赛主赛道创意组银奖,2019年,广东省第十五届挑战杯”竞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三年来我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中获奖总数位列全国前30名。2016届毕业生张展耀荣获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颁发的“2017年大学生创业英雄十强”,陈潇跃的创业团队项目获得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创业组一等奖。学校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2019年招生工作中,普通高考文、理科第一志愿投档率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率态势喜人,我校2017-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7.5%以上,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每年最终就业率均在99.5%以上。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拓展对外合作网络,与多所高水平国境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与法国克莱蒙商学院联合实施了国际管理本科2+2项目国际班项目。成功引入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成为广东省首批“德国工商会合作学校”,与全球知名企业——德国KUKA集团联合建立机器人应用技术与培训中心。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和“人文交流经世项目”。学校在国际技能和创新大赛上屡创佳绩,参加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组织参加国际三大发明展之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第72届科创竞赛一举夺得两枚金牌。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立足服务佛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服务佛山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富有佛山产业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

数据统计

相关导航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市临安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改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建立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和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93亿元。设有20个学院(部),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个,国家新农科项目5个,国家新文科项目1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1个,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国际认证专业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特色(含新兴特色)专业9个。现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1个,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16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创新平台45个。 学校面向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5966人、研究生4069人、留学生781人,教职工2033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共享院士5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4人、全国林业和草原教学名师3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杰出教师1人、省“万人计划”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18人,省级创新团队1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此外,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7961人,教职工近400人。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7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15门,虚仿省级认定9门,虚拟仿真省级立项31项;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2900余项,其中,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全国金奖1项、银奖3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 学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四川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3次被评为浙江省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获2021年度结对帮扶考评优秀单位,连续14次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干果科技特派员团队被中宣部列为“最美科技人员”。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华沙生命科学大学和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培养人才,与俄罗斯国立农业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乌克兰生命科学大学和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开展留基委公派留学项目,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 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立足新时代,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聚焦“双一流”目标,激发创造性张力,努力向着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